来源:深圳特区报、中国共产党网
在89年前的今天,1927年10月,中共红色军队开始在井冈山创立其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井冈山根据地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包括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和湖南的酃县、茶陵等县。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后,10月3日到达江西省宁冈县的古城,前敌委员会召开会议,总结了起义的经验教训。然后起义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且走且战,行程约千里,于27日到达井冈山地区,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建立工农兵政府,建立各县农民赤卫队,将当地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两支地方武装,经改造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为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上山,是被逼出来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主任饶道良告诉记者,1927年9月9日发动的秋收起义,按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决定的计划,目标是会攻中心城市长沙,“如果战斗顺利的话,毛泽东是不能也不会上山的”。
由三路起义军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全面失利:长沙外围的几个小县城还未攻克,起义部队就已损失过半,其中一路直接被打散。身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果断决定,弃攻长沙,部队前往浏阳文家市集合,同时派人向湖南省委报告,建议立即停止毫无胜利把握的长沙暴动。
9月19日夜,前委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会议。“争论针锋相对。”饶道良说,师长余洒度坚决主张攻长沙,毛泽东则坚决主张向山区和农村转移。毛泽东说,情况变了,计划也要变。他手指一张从学校借来的地图告诉大家: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革命的“山大王”。那里,便是罗霄山脉中段。
时任会议工作人员的何长工曾回忆:“毛泽东同志耐心地说服大家: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在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危急关头,年轻的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
“当时卢德铭22岁,但已身经百战,在部队里威信很高,他在会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会议开了一整夜,最终决议‘以保存实力,应退萍乡’,为起义部队找到一条生路。”3天后,在掩护部队后撤的战斗中,卢德铭中弹牺牲。毛泽东大喊:“还我卢德铭!”全军痛悼。
9月25日,冲出敌军伏击的起义部队到达江西莲花县境内。至此,部队仅余不足千人,且伤病员甚多,别说再打仗,就是继续走路,部队也将被拖垮。到哪里去找一个落脚点?
恰在这时,宋任穷带回了江西省委的密信。1974年10月,宋任穷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人员谈话时回忆:江西省委告知起义部队,“宁冈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挂有一张黑白照片,像中人凤眼厚唇,双耳尖翘。饶道良告诉记者,此人便是袁文才,也即宁冈几十支枪武装的总指挥。他原是井冈山绿林头领,但倾向进步,打富济贫,很受农民拥护。1926年11月,袁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率部会同其他农民武装,解救出了被关押在永新监狱的共产党人。
在向当地党组织负责人了解情况后,毛泽东决定引兵井冈。他表达了想与袁文才在10月6日会面的想法,袁将地点安排在了宁冈大仓村。
宁冈苏区老干部苏兰春,当年负责此次会面的警卫。他回忆说:“袁文才当时不了解毛委员的部队,心里有点怕,预先在村里祠堂埋伏了20多个人。”但远远望去,毛泽东只带了几名随从而来,袁当即放心迎上前去,并安排“拦路杀猪”,这是当地迎接贵客的最高礼节。
饶道良说,毛泽东同袁文才分析了当前形势,并当场拍板赠100支枪给袁部。“在那个年代,送人枪就如同把命交出去,袁文才深受感动,也当场凑齐1000块大洋回赠。”毛泽东以真诚赢得了袁文才的信任。
10月7日,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的起义部队,进驻袁部的“巢穴”——位于井冈山半山腰的茅坪村。之后,又陆续开进山上的大井和茨坪。同袁文才交情莫逆的另一农民武装首领王佐,接袁文才信后,也对起义部队热情迎接。
“没有他们两个人的支持,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没那么容易。”当时担任过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的谭震林曾做如此评价。
茅坪安家后,工农革命军开始轻装出击,并相机打听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红色政权相继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
这时,湘南特委军事部长、湖南军委特派员周鲁,来到了根据地,他带来了中央临时政治局1927年11月扩大会议精神。
饶道良说,毛泽东听完传达后吓了一大跳。周鲁传达,中央认为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而上井冈山,在政治上犯了极严重的错误,决定开除他的“党籍”。后来才知道搞错了。
“党籍”没了,前委也撤销了,毛泽东平生第一次背起了驳壳枪,当上了师长。他向部队讲话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我不是个武人,文人只能用笔杆子,不能动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当师长有点玄乎。”按湘南特委的指令,部队离开根据地,策应湘南起义。
在湘南,朱德、陈毅正率南昌起义余部,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武装暴动。湘粤敌人近9个师围上来,准备实施南北夹击。湘南起义部队危急,1928年3月下旬,毛泽东兵分两路挺进湘南,掩护起义部队转移。
几天后,朱德在耒阳见到了年前派往井冈山联络的毛泽覃。毛泽覃奉毛泽东的命令,率特务连返来接应。湘南起义部队边打边走,向井冈山靠拢。何长工和袁文才率第二团与陈毅所率部队在资兴彭公庙会合,一同开往根据地边界的酃县沔渡。
毛泽东亲率第一团,击溃汝城一带的敌人,继而在资兴接上萧克率领的宜章独立营北返。湘敌第八军一部向酃县追来,一团迅即抢占高地,击溃敌军。此时,朱德率部也安全转进沔渡。
井冈山市砻市镇,龙江两岸翠柳依依。井冈山会师纪念馆讲解员告诉记者:1928年4月28日,就是在这里的龙江书院,朱德和毛泽东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根据地人民备粮备房,欢迎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的部队。
饶道良说,两支部队的领导人决定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谈到要召开军中党代会选举军委时,毛泽东尴尬地表示不能参加,朱德问明原因后哈哈大笑: “搞错了,中央文件写得很清楚,是开除你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不是开除党籍。”毛泽东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朱毛会师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很快进入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