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井冈山
她,为了革命,将刚出生的儿子送了人;
她,身为高官,却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干了一辈子的护林员;
她,魂牵井冈,去世前就立下遗嘱,要将自己有骨灰埋在井冈山的一棵小树下,为小树做肥料……
怀着敬仰的心情,记者来到曾志墓前鞠躬祭拜。
曾志墓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的小井红军烈士墓左侧小山包上。墓平平常常,毫不张扬,一块普通的墓碑上镌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1个大字。从曾志墓放眼望去,四百米外,便是80多年前她工作战斗过的红军医院,以及在这里惨遭敌人杀害的130多名战友的集体墓穴。
“我奶奶1911出生于湖南宜章,1928年4月跟随着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曾志的孙子石金龙告诉记者,上井冈山时,曾志只有17岁,可已有太多的传奇:她是湖南衡阳农运讲习所经过严酷的军训硕果仅存的女学员,是担任过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郴州中心县委秘书长等职位的成熟的革命战士……
1928年11月,曾志产下一名男婴。但因革命战争需要,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骨肉托付给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1929年1月,曾志随着队伍,告别了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她的骨肉至亲。1952年,曾志终于在广州见到了她的儿子石来发。石来发8岁时养父养母双亡,乞讨度日。解放后,石来发分了田,讨了媳妇,成了井冈山大井村拿工分的农民。
一别24年,一个是叱咤风云的传奇女英雄,一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农民,母子相见的情景催人泪下。人们以为石来发找到当高官的母亲,再也不用当农民了。可是曾志把他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她说:“毛主席的儿子都去朝鲜打仗,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井冈山务农呢?”
尽管曾志后来身居广州市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要职,却没有利用权力为儿子谋个一官半职。石来发也牢记母亲的谆谆教导,在井冈山上担任了几十年的护林员工作,不辞辛苦地巡逻在崇山峻岭之中。
1998年6月21日,曾志在北京逝世。同年7月1日,石来发遵照其母生前的嘱托,将其骨灰安葬在小井红军烈士墓旁的一处小山坡上。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记者来曾志墓瞻仰时,看到墓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长得格外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