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首页 > 井冈览景 > 红色遗址
黄洋界
2016年09月06日 | 点击数:1914

黄洋界,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 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黄洋界景区包括:黄洋界、大井,八面山和上井。

地理地势 

黄洋界地势雄伟险峻,举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弥漫,白茫茫如同汪洋大海,而黄洋界就像是大海中的一个孤岛,因此人们把黄洋界叫作“汪洋界”或“望洋界”。由于地形和山谷环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黄洋界气候多变,风大、雾多、云奇。那妖娆的迷雾和翻滚的密云。一眼望去如同奔腾的大海,呈现出群山奔涌、白云填谷的气象,蔚为奇观,让您不觉是在人间。

黄洋界看日出 

黄洋界是井冈山观日出的极佳地点。这里的日出景象极其壮观。

佛光奇观 

黄洋界多次出现过一种神秘的自然现象--佛光。1983年4月10日7时40分前后,气象工作者在黄洋界气象观测场附近发现一束外红内紫的彩色光环,穿过浓密的云雾,人影折射在环中,人走环也走,人跳影也跳。在这之后又曾发现过多次,有的一瞬即逝,有的持续数十分钟。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东南方是一条深邃的大山谷,湿度大,形成浓密的云雾后,在清晨或傍晚遇太阳低度角斜射,光线透过无数小水滴的衍射而成彩色光环。而观测者又恰好面对光环,背向太阳,光从背后将人影投射在云幕上,便呈现出这一奇。

主要遗址 

黄洋界哨口工事 

是1928年夏天修建的,由三个工事和一个了望哨组成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志庆贺。1929年1月底,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因敌众我寡,哨口失守,工事遭到破坏。1960年哨口工事遗址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复。1961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哨口营房 

是红军第四军在黄洋界哨口的营房,为一栋杉皮土木结构的五行一厅九间民房,面积200多平方米。于1928年夏由修建。1929年黄洋界哨口失守后被烧。1964年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洋界槲树 

位于离黄洋界哨口不远的五里排,为四季常青的阔叶乔木。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带领井冈山军民挑粮休息的地方。1961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时70多年,那两棵槲仍在那默默地守望,等待着您用“朱德的扁担”来挑粮。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位于黄洋界哨口工事的山顶上,坐西朝东。

是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始建于1960年10月,当时为木质结构。1965年冬,重新修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文革”期间,由于朱德受到批判攻击,这座碑被炸毁,在碑的原址上又新建了一座“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写的“黄洋界”三个字。1977年,炸毁“火炬亭”,重新竖起了原来的钢筋水泥纪念碑,现碑高12米,底长4米,宽2.8米,正面镌刻着朱德同志的题字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字。同时在竖碑的前面增建了一个横碑,横碑高6.96米,底长10.94米,宽2.6米,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背面是朱德的手书“黄洋界”三个大字。此是井冈山的一处重要纪念碑。

大小五井 

“行洲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这是当年井冈山群众流传的一首歌谣。大小五井所指的是井冈山上的五个村庄——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峰峦叠障的群山层层环抱着五个村庄,其形状如一口口井,因此而得名。这里是当年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之一。大井是五个村庄中最大的一个村子,距茨坪七公里。大井毛泽东旧居就座落在大井村中央,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大井新屋下“邹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便将他这幢兵营腾让出部分房间给工农革命军居住,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

1929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大小五井,烧毁了大井的全部房屋。此屋仅存一堵残墙和屋前毛泽东平时读书看报时坐过的读书石以及屋后毛泽东常在树下观看红军练兵的两棵常青树。1960年,按原貌修复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时,将保存下来的残墙镶嵌在新墙中以作历史的见证,并对屋后两棵常青树精心施肥培植,对毛泽东坐过的那块石头也加以保护,并命名为“读书石”。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定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井旧居的神奇树 

在大井毛泽东旧居屋后有两棵特殊的树,一棵是海罗杉,一棵是凿树,当地人称它俩是"神奇树"。1949年,这两棵被战火烧得伤痕累累的大树突然抽枝发芽,长得枝繁茂。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故地重游。这两棵树竟第一次开出满树如雪似银的小白花。1976年,这两棵树又莫名其妙地枯萎了,这一年的9月10日,毛泽东逝世了!

井冈山有关领导请专家考察,发现许多害虫蛀蚀了树干,于是打药、捉虫、除草、松土。1978年以后,这两棵树枯木逢春,焕发了朝气,长得更加郁郁葱葱,蓬蓬勃勃。当地人崇敬这两棵圣树,纷至沓来的游客虔诚地前去瞻仰这两棵奇树。

百竹园 

坐落在上井村,距茨坪6公里,占地面积近200亩。园中栽种龟甲竹、小佛肚竹、鸡毛竹、方竹、湘妃竹等名贵竹种120余种。它们的形状有方圆、弧状、球形之别;竹杆有龟背、佛肚、观音、弯直之奇;颜色有紫、绿、黄、黄中镶绿、绿中镶黄之美。竹间,山茶花、栀子花、深山含笑,四时盛开;草珊瑚、两片针、井冈兰,尽展芳颜。园内还修建有瀑布、假山、诗词廊、兰花路、垂钓区、留芳园等设施。是一个以奇竹异类,集观赏、休闲、旅游、科普为一体的旅游胜景。在这里,人们可亲近大山,迈向纯粹的大自然,品味绿色的竹文化。

历史事件 

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一九六五年五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在这里还可以观看到:日出、峰峦、云海、杜鹃等自然景观。

当时,井冈山上兵力极少。在井冈山下宁冈县组建仅三个月的红军第三十一团,在团长朱云卿、政委何挺颖的指挥下退守井冈山,以三十一团一营仅两个连的兵力,凭借黄洋界天险之势与敌决战。他们在通往黄洋界的两条小道上,布下了“竹钉阵”、“竹蓠芭障碍”、“滚木擂石”、“布满竹钉的壕沟”、“石筑的射击掩体”五道防线,与国民党军四个团的兵力展开了多次殊死的血战。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当天下午四时,红军战士把从前缴获后在井冈山红军修理厂修理的一门敌军的迫击炮抬到黄洋界上,向敌军发射了三发炮弹。第三发炮弹正好在敌军的指挥所附近爆炸。敌军原以为红军主力已下山,忽见红军有大炮轰击,便认定红军主力已返回井冈山,吓得魂飞胆丧。当夜,在云雾弥漫之下,敌军全部逃之夭夭,不敢再犯井冈山。

十几天后,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在得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后,毛泽东十分高兴,于是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这一著名诗篇。

当年,在黄洋界保卫战中立下了卓越战功的红军第三十一团,是一个敢打敢拚、英勇顽强、威震敌胆的英雄团。

九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个红军团在平型关大战中,成为痛歼日军师团三千人的八路军主力部队之一,令日寇心胆俱寒。平型关大捷以日军惨败和八路军的胜利而震惊中外,成为当年轰动全球的重大新闻。当时,这支红军团的番号已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

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这支红军团的番号经历了二十多次变动,但其井冈红军英雄团的血统丝毫不变。在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在辽沈战役等诸多的战役、战斗中,屡建战功,成为威震敌胆的英雄团。

今日发展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驶主权。这支井冈山时期组建的著名的红军团受中央军委指派,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步兵旅,从英军手中接管军营,担负起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他们驻防香港,纪律严明、作风扎实,深受香港民众的好评,亦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

昔日无人烟迹的井冈黄洋界,因当年黄洋界保卫战而闻名天下。而今,黄洋界哨口游者众多。

据介绍,五十多年来,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名军事家、军事研究人员等专程登上井冈山,研究井冈山军事斗争史。黄洋界哨口则是他们井冈之行的必访之地。

一九六四年四月,末代皇帝溥仪专程来到井冈山。当他在黄洋界上听到有关黄洋界保卫战的介绍后,内心十分激动,便以《黄洋界旧战场》为题,赋诗一首,诗曰:“到处红旗噪妇孺,栗浮沧海敌心孤;炮声怒吼黄洋界,白匪平明一个无。千点红旗四面山,万夫颠顿妇孺关;梭标木石成天险,骄敌霄遁指顾间。”

而今,井冈山这座新中国“革命摇篮”,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热点,而每年来黄洋界哨口的海内外游客数都高居井冈山所有景点之冠。井冈黄洋界,可谓英名天下扬!






上一篇:国家5A级景区井冈山
下一篇:龙市